全网力挺“新疆棉”:一部棉花史,就是一部世界史
文章分类:生活 发布时间:2021-03-26 阅读: 547
昨天,“快时尚”服装企业H&M的一份“停用新疆棉花”声明,引发中国网友不满,《人民日报》霸气回应:新疆棉花,中国自己还不够用。
新疆长绒棉,世界顶级,做衣被暖和、透气、舒适,长年供不应求。
在今天,棉花已经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你穿的衣服、用的床单被罩、甚至钱包里的人民币,都离不开棉花。
小小一朵棉花,关联着农业、工业、全球贸易,甚至世界格局的演变。
为什么是棉花,甚至可以说,为什么只有棉花才能形成这种联系?
我们可以翻开哈佛大学历史教授斯文·贝克特的一本另类历史书——《棉花帝国》。
这本书以棉花为线索,梳理棉花与资本主义发展、全球化、与一些国家的兴衰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回顾近300年的历史,棉花算得上最重要的商品经济。它不但孕育了现代工业,还无声地控制着不同国家的兴衰。”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棉花的故事,解开一个重要谜团——现代世界从哪里起始。
棉花种植起源于三个地区:南亚、东非和美洲中部。
资料显示,大约5000年前,印度次大陆上的人们,第一次发现可以用棉花纺线。
几乎在同一时期,生活在秘鲁海岸线的人们,也做出同样的尝试。
从棉铃中抽出的天然白色纤维,柔软蓬松,不仅可以制成纱线编织渔网,还可以织成布料缝制衣服。
但是在11世纪之前,欧洲人几乎没有见到过棉花。
他们一直穿亚麻、兽皮或羊毛织成的衣物,进口的棉布非常罕见。在中世纪的民间传说中,棉花是“植物中的羊毛”,一种动植物杂交体。
因此印度圣雄甘地曾说,当印度人开始用棉花织布时,欧洲人“还生活在野蛮、无知和荒芜之中。”
几千年里,顶尖的棉纺织技术一直在印度和中国,印度的手工纺织品享誉世界。
当时最先进的纺织工具,都是由东亚人发明后才传入欧洲,棉纺织技术不仅称不上先进,跟东亚比还相当落后。
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世界迅速变成一张“人类之网”。
茶、咖啡、香料、白银……成了世界各地贸易交换的主角,毫不夸张地说,它们重塑了世界。
但是在所有贸易的热门商品中,斯文·贝克特选择了棉花,在他看来,茶和糖虽然也是重要的全球性商品,不过它们不是工业革命的核心角色。
棉花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与农业和制造业的戏剧性变革相伴相生。
它连接着农田与工厂,也就连接起了农业与工业、工业与消费者。因此,棉花是独一无二的。
哥伦布发现美洲,为欧洲人找到了最重要的原棉产地;
达伽马开辟了到达印度的新航线,印度的棉花和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开始流入欧洲;
而体格强壮、能承受繁重田间劳作的非洲黑人,则为欧洲人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所以,跨大西洋贩奴贸易疯狂增长。
就这样,通过贩奴贸易、占领殖民地、武力介入东亚贸易等战争资本主义手段,欧洲商人迅速在世界上建立全面的海洋贸易网络。
因此,《棉花帝国》中提出了“战争资本主义”的概念,来形容当时的世界。
也就是,欧洲国家通过奴隶制、对原住民的剥削、帝国扩张、武装贸易等一系列暴力手段,来积累财富的过程。
作者在书中写到:
“对棉花产业的重铸,并不是来自技术进步,也不是来自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势,而是源于一个更为简单的原因:
通过武力扩张和殖民掠夺,让欧洲国家具有重塑和主导全球棉花网络的能力。”
成为最大的棉纺织制造基地,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的改变。
当时,全球化的海洋贸易,让英国商人获得关于印度棉布的第一手资料:巧夺天工的印度棉布供不应求,售卖棉布有获得巨额财富的无限潜力。
但是欧洲的土地并不适合棉花生长,当地也没有足够的土地和劳动力,印度纺织业的手工技艺更是难以超越的,明白这一点,英国就在生产效率上下足了功夫。
在1784年,英国商人塞缪尔·格雷格发明水力纺纱机,1825年,经过改良的自动“骡机”问世。
机械设备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把棉花纺织成线的速度,逐渐地,棉花就替代了闷重又扎人的羊毛,成为人们的首选纺织物。
之后的短短40年,英国的棉纺织生产力提高了370倍,纺织业在轰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中一往无前,远远抛开印度的手工业。
至此,工业革命在英国遍地开花。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地在英国,之后又带动法国、德国、瑞士、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则让美国实现了迅速崛起,这个过程,同样和棉花有关。
18世纪,美国南方是全球最大的原棉种植地,每年出口的生棉花,占俄国和欧洲国家总进口量的70%以上。
南方的农场主们,通过棉花揽得滔天财富,他们一心希望政府能降低关税,促进棉花出口;
但是北方的精英阶级不这么想,他们更希望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工业免受英国冲击。
不可调和的分歧让南北两方的矛盾日趋尖锐,南方奴隶制地区联合起来,主动挑起震动全球的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最终,北方赢得了内战,也加速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
对于中国而言,早在西汉后期,棉花就传入了中国,元末明初,中国民间广泛播种棉花。
1929年,上海的市花就是棉花,可见当时人们对棉花的喜爱。
那一年的《申报》这样评价棉花:
花类美观,结实结絮,为工业界制造原料,衣被民生,利赖莫大,上海土壤,宜于植棉,棉花贸易,尤为进出口之大宗,
本市正在改良植棉事业,扩大纺织经营,用为市花,以示提倡,俾冀农工商业,日趋发展,达到接触经济压迫之目的,希望无穷焉。
可见棉花对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的殖民国家纷纷独立,欧洲的棉花帝国霸业终结,但棉花的作用并没有减弱。
大量的棉纺织工厂、大型的零售企业,继续维系着全球棉花经济体系。
一朵小小的棉花,织造了资本主义全球史,它跨越全球,把世界各大洲编织在一起。
透过一朵棉花,我们可以看到技术的革新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可以看到国家命运的兴衰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