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妈妈们,快被夸抑郁了
文章分类:生活 发布时间:2021-05-13 阅读: 825
很多人在朋友圈讴歌母亲的伟大,
可我想说点不同的。
《请回答1988》里说:
“因为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才有了妈妈。”
可妈妈毕竟不是“神”,
她们的无所不能,来自责任与爱。
背后又都是牺牲与付出。
记得《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就是:
“妈妈是超人,真的是对妈妈的赞美吗?”
当然不是。
正如詹青云说的一样:
“妈妈是超人,强调和神化了母爱的本能。”
就像给她们套上了一个“必须付出”的枷锁。
伟大,既是对妈妈们的赞美,也是对妈妈们的绑架。
网上曾有一组数据,
60%到80%的女性会在产后出现抑郁情绪。
而20%的女性会发展成为产后抑郁症。
也就是每10个妈妈中,就有一个产后抑郁患者。
《妻子的浪漫旅行2》里,
一向乐观活泼,积极开朗的袁咏仪,就自曝曾患上过产后抑郁。
她说那段时间自己变得敏感多疑,动不动就崩溃大哭。
严重的时候,和张智霖的婚嫁几乎走到了尽头。
更加可怕的是,
“产后抑郁”非常容易就和“轻生”联系在一起。
上网一搜,到处都是这种新闻。
上一秒还在喂奶,下一秒就想到了死。
再乐观坚强的妈妈,也可能饱受抑郁情绪的困扰。
可是,旁人的反应呢?
“就是矫情,想太多。”
“为什么别人都没事,就你不行。”
“你做不到就是不称职!”
似乎很少有人想过,
每一位妈妈最开始也只是一个肉体凡胎的弱女子。
那些成为妈妈要经历的辛酸与艰难,那些被迫的付出与牺牲。
换成别人,真的不行。
谢娜在生育之后就曾说,
自从当了妈之后,就再也没有了自己的时间。
生活变成了家和工作两点一线,怀孕之后连家门都不敢出。
“就是怕摔跤,又怕被自行车撞着。”
原本古灵精怪的她,变得谨小慎微,甚至胆小。
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成了一个妈妈。
张歆艺曾在微博晒过一组图,戳中无数无数妈妈的心。
“泵奶闹钟。”
只有当过妈妈的人才会懂,
成为母亲之后,睡觉都成了奢侈。
可这对一个妈妈来说,仅仅只是开始。
有人以为怀孕生下来就完事大吉。
可其实,一关更比一关难。
当被冠以母亲这个头衔的那一刻起,
这样的付出就要贯穿一生。
伊能静在《妈妈是超人》里,
塑造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妈妈形象。
一家人出去玩,她要准备所有人的行李。
每一件都要经过确认。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坚持在一片狼藉里,给家人做一顿最好的晚餐。
就连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担心的也是家里的孩子和丈夫。
这样的妈妈强大吗?用牺牲换来的。
她曾坦言:
“为了小米粒,余下的一生,
自己都没有资格放纵自己。”
成为妈妈的那一刻起,世界的重心便只剩下孩子。
可妈妈不是天生就是妈妈,
强大也并非与生俱来。
女子本弱是真,
为母则刚却是我们的苛求。
《82年生的金智英》里,智英在怀孕之后,
经历了分娩的生死考验,经历了身材走样的容貌焦虑,
要牺牲自己的事业与梦想,失去所有关于自己的时间。
而老公要付出什么呢?
“早回家,不能喝酒,不能见朋友。”
可在别人眼里,
她是没有收入,靠老公工资生活的“妈虫”,
做的一切在婆家眼里是理所当然,
甚至连老公都自以为是地认为:
“在家带孩子,不就是休息吗?”
木心说:“母爱是一种忘我的自私。”
每一个妈妈,在成为妈妈之前,
也曾是心怀理想与爱的豆蔻少女。
曾有一段风华正茂的青葱岁月。
可这一切,在成为妈妈之后,相继远去。
很多时候,她们并没有选择的权利。
Papi酱曾在节目里给自己的人生重要事物排序:
“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可大部分的现实情况是,
当一个女性成为母亲,人生便只剩下“孩子”。
而当我们以“伟大”之名讴歌她们的时候,
却时常忽略在这个头衔的背后,
她们原本是谁。
那个喜欢在家唠叨的妈妈,
或许曾有一副响亮的歌喉,曾幻想在舞台大放异彩;
那个现在洗手做羹汤的妈妈,
或许也曾在年轻时,高谈诗和远方。
那个现在终日与柴米油盐相伴的妈妈,
或许也曾走过一段轰轰烈烈的流金岁月。
所以,如果可以。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不想称赞妈妈的“伟大”。
而是希望,妈妈们可以做一回自己。
给自己松松绑。
不妨向往自由,不妨“自私”一点。
因为所有的妈妈,在成为妈妈之前,
先是她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