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亲的关系,决定了女孩的婚恋结局
文章分类:生活 发布时间:2024-06-08 阅读: 894
黄渤扮演的爸爸老金与他的女儿小娜在《涉过愤怒的海》中的关系,在去年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整个故事大概就是这样的:在海外求学的小娜忽然去世,而他的爸爸老金,则是要为自己的女儿报仇,开始了一场寻仇之旅。
在影片中,老金以一个好爸爸自居。
不过,剧中对他的评价却是“你一点也不爱自己的女儿”,就连小娜最后的悲剧,也多多少少与老金有关。
今天,我要和你们探讨一下,作为一个父亲,他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女儿的一生的。
1
没被父亲爱过的女孩,
很难拥有好的亲密关系
影片中,小娜孤身一人,与一名疑似患有“反社会人格”的男朋友李苗苗谈恋爱。
两个人是在 KTV里认识的,为了庆祝她的生日,李苗苗特意为小娜点了一个生日蛋糕。
小娜被李苗苗迷得神魂颠倒。
在确定关系的这段时间里,李苗苗禁止小娜与其他男人有任何的交集。
结果,他把邻居的牙都给打掉了,还把朋友的假发给烧掉了。
他也把小娜的鞋扔了,说“鞋会让女朋友离他而去。”
只要小娜露出一丝不高兴,李苗苗就会爆发,扯光小娜的衣物,并扬言要将她扔下窗户。
正常女生碰到这样的男人,都会有多远跑多远。
但小娜的解释,却是“他这样对我,是因为他关心我,爱我。”

小娜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因为她老爹老金。
小娜从小就被爸爸带大。
老金平时都是出海捕鱼的,很少回家。
他手下有二十多条渔船,偶尔还会跟人打一架。
他在对待自己的女儿时,也是如此:他教会小娜如何游泳,将她抛入海中,见小娜快溺水,便将其捞起,再次抛入海中。
然而,小娜并没有学过游泳,而是对水产生了强烈的恐惧。
小娜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因为她爸爸是个很有个性的人。
小娜高烧不退,老金拿了一条湿漉漉的毛巾,给小娜的脸敷了一层。
小娜捂着鼻子,憋得快要喘不过气来,也没叫出声来。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娜,是没有被疼爱过的。
日语的时候,小娜被要求用“爱是……”来造句,而小娜却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在她的生活中,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爱”。
所以,小娜很空虚,也很渴求爱情。
法国心理学家艾伦·布拉康尼尔相信,如果一个女孩子要获得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那么她与她的爸爸之间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父亲是一个女孩子在人生中最先遇到的一个异性,在她的心里,他担负着让她实现自己的性别身份认同的任务。
与母亲不同,女童与男子建立了一种模式,来建立和男性之间的关系模板。
在这一过程中,女生对自己的性别意象进行了确认,并初步确立了自己的身份。
这意味着,受到父亲关爱的女孩子,长大后会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健康的亲密关系。
与此同时,他们很少会被引诱到一场不正当的恋爱中。
反之,女孩在与自己的父亲相处不融洽时,往往会选择一份糟糕的感情。
他们将自己隐藏起来,以迎合男人们不理智的需要。
比如,在小娜的旁边,就有一个男的,和李苗苗完全不一样。
小娜在上班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位经理,他很温柔,很有亲和力。
然而小娜还是感觉少了点什么,这份“爱”实在是太平淡了,完全没有李苗苗那种癫狂带来的情感体验来得强烈。
对于这样的女孩子,如果有可能发展出一种健康的亲密关系,他们会下意识地破坏这种关系。
因为从心底里,她们觉得自己肯定是要被遗弃的。

2
女性常常面临着虚假的父亲形象
然而,一个完美的爸爸实在是太少了。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里,爸爸经常“缺席”。
跟老金一样,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里。
很多时候,即便与自己的女儿住在一起,一些父亲也会在感情上“缺席”。
例如,爸爸不愿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抚养小孩,而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母亲。
这样的“缺席”,仅仅是自己,都会对女儿造成伤害。
她自卑,怀疑自己,自卑,自卑,在人际关系中常常感觉到挫折和失望。
比如小娜,就是这样,她必须要从外面寻找更多的爱,才能将这个缺口填满。
这个洞,就是她和父亲的关系。
很多亲密关系不顺的女儿,心里都有这样一个洞。
我有一个来访者,总是陷进一段情绪大起大落的感情里。
一吵架,他俩就砸锅摔碗,要死要活;一吵完,两人又抱在一起大哭。
她曾经谈过情绪稳定的对象,但对方不能带给她“爱的感觉”。
只有这样轰轰烈烈、大起大落的恋爱,才能让她感到心里被填满了。
而她之所以需要这样的感情,是因为她有一个极度冷漠的父亲。
他只关心她的成绩,从不与她有任何情感交流。
这让她潜意识觉得:作为女性,我是被拒绝的、没有魅力的。
成年以后,她非常需要证明自己是可以被接受的、有魅力的。
而一个情绪大起大落的恋人,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这一点。
她要分手,对方就摆出一副要死要活、没有她不行的样子;她闹脾气,对方就大醉一场,回家发酒疯,这让她感到自己特别重要;她离家出走,对方就威胁她的朋友和家人,这让她觉得自己被强烈地需要着。
一个精神上极度冷漠的父亲,迫使她寻求一个极度依赖她的恋人。
唯有被病态地痴迷着,才能让她感到自己作为女性的价值。
女孩内心的洞,成了她们亲密关系不幸的源头。
这样的子女只有能够从精神上否定父亲,才能脱离错误的关系,摆脱父亲带来的虚无感,真正好起来。

3
打破幻想
那么,女孩们要如何摆脱不良亲子关系的影响呢?
首先,一点点认识到:糟糕的父亲也是合理的。
或许,你的父亲很冷漠,很苛刻,很粗暴。
作为父亲他比较糟糕,甚至让你觉得“男人都这么无可救药”。
但并不是所有男人都是你的父亲这样,你的父亲也不是生来就是这个样子。
真实的父亲,可能是经历了一些事情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比如,他可能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唯独不是个好父亲。
或者,他可能努力想做一个好父亲,只是努力错了方向。
这些细节碎片,都是在告诉我们:父亲变成现在这样一个人,是有原因的,也是合理的。
了解真实的父亲,了解这些合理性,并不是要替父亲辩解,而是帮助我们切断父亲带来的不好影响。
把父亲和其他男性区分开,也把父亲的人生和我们自己的人生区分开。
接着,抱一抱自己内在那个悲伤的小女孩。
当我们意识到:真实的父亲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人了。
这时,我们的内心会涌现出巨大的悲哀感。
因为我们意识到:父亲不可能改变,自己想要的父爱,可能永远也得不到。
这份悲哀或许会让我们沮丧、挫败,但它未尝不是好事。
接受理想破灭的悲哀,其实是心智成长必经的一个过程。
不断安抚内在小孩,这个过程或许会很长。
但通过安抚,我们可以得到自我关怀,从而走出悲伤,重新建立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
最后,给自己打造新的安全港。
电影《涉过愤怒的海》最后有一句话:唯有父母之爱,是一个人最初也是最终的安全港。
糟糕的父女关系,会让女孩在亲密关系中走不少弯路。
但随着人生经验逐渐丰厚,弯路也会积累出识人辨物的智慧。
所以,哪怕你正在一段不够好的关系里,也不要觉得自己无可救药。
再糟糕的关系,都是经过主动选择、有一定价值的。
而这些价值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内在经验的一部分,支撑着你去建立更好的关系。
即使父女关系很糟糕,这些经验也能帮助我们成长为一个越来越有安全感的人。
积累经验的过程,就是我们给自己打造“安全港”的过程。

4
写在最后
父女关系并非是不可改变的。
我们内心对父爱的渴求,哪怕一直很缺乏,从未得到满足,也依然可以调整到足够有力量的程度。
方法就是:放弃求而不得的父爱,去认识真实的父亲、真实的男性、真实的自己。
我们已经成年了,不再是当年那个弱小无助的女孩。
如今的我们,有足够多的机会可以改变自己。
放下执念,放弃美化过去,坦然面对自己内心的黑洞,并且积极地疗愈它。
哪怕父亲从未给过爱,我们也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值得被爱、懂得去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