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好的婚姻,需要经历这种“死心”

文章分类:婚姻  发布时间:2024-05-25  阅读: 835


你是否曾经在一段感情中感受到过这种感觉?

第一次遇到一个人的时候,觉得他很好,也很想和他在一起,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突然发现,为什么他会那么的可恶?

一开始对他的好感顿时降到了谷底,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因为失望而渐渐淡漠。

我把这叫做:高开低走的关系。

这样的感情,在情侣之间,特别多见。

很多人在恋爱的时候,都是热情的,结婚之后,就是失望的。

一开始就是在演戏吗?

我们怎么不像从前那么甜蜜了?

当彼此都有这种想法,互相猜忌,互相指责时,感情就会出现危机。

我们不禁要问:

一段感情「高开低走」,是否就代表着一段感情即将走到尽头?


1

「高开」背后:

我们对另一半的理想化需求


从心理上来说,“高开”可以被认为是理想的需要,“低开”就是理想的破灭。

简单来说,就是:

初恋的时候,男友吃完饭就争先恐后地去刷盘子,毛毛雨还得赶过来给他送雨伞;

结婚后,他什么都没做,垃圾满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话:“想不到,我们两个,也因此而起了争执……”

随着感情的加深,会发现对方更多的问题,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她是瞎了眼,还是太天真了,竟然选择了这样一个人?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们选择错误的人造成的。

当一段感情刚刚开始的时候,把另一个人理想化,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需要。

首先是从孩子们对养育他们的人的信赖和幻想中得来的:

宝宝们需要把妈妈体验成完美的好客体,作为一个可以满足他们多种需要的完美的好对象,来抵抗内心的焦虑。

当一个成人开始一段亲密的感情时,他们最有可能被激发出来的,就是早期的孩子和母亲的模式。

就像情侣们的甜蜜,往往就是因为对方都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而且对方也会给他们想要的。

这个时候,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宝宝还没开口,母亲就知道宝宝饿了,然后给宝宝喂奶。

这种被满足感觉,真是太棒了。

回到亲密的关系上,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下,我们总是会希望另一个人,能够时刻照顾好自己,就像是一个母亲在照顾一个无助的孩子一样。

实质上,我们通过“想像层次”来控制对方,以使自己满意。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这种理想迟早会被打破。



2

「低走」背后:

“母婴”模式,让关系进入死循环


“抢着做家务的男朋友”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旦爱情的高潮过去,这个就不再那么完美了。

当女子抱怨的时候……

“男人都是这样,有了东西就忘了珍惜,让你做家务,还不如做白日梦呢。”

男人回答:

“你也不像以前那么温柔了,我妈妈对我的要求也不高,你的话比她还多。”

这种情况,在两人的感情里,不知道会发生多少次。

尽管双方都已经成年,但他们对爱情的憧憬还停留在幼稚的阶段。

我只是想在你身上,看见我所渴望的那一面;

你最好照我说的做,不然我会非常难过的。

而这种痛,对应的就是:

婴儿的心理发育,是一个将不愉快的事情抛之脑后,而将好的事情保留下来的过程。

如果两个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继续这样生活下去。

当生活中的事情越来越多,两个人都习惯了互相指责,最后,两个人的感情,就会因为出轨、冷暴力而崩溃。

或是麻木,或是压抑;

或者是在走向终结。

要改变这种状态,最重要的一点是:

会不会有人意识到这一点,第一个跳出“母婴”模式?

也就是,在一段成熟而又亲密的感情中,我们都能接受彼此“好坏参半”,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需要。

意思是:我们已经从幼稚的幻想中走出来,进入了成人的世界。



3

理想化破灭,

是对方展现了更真实复杂的自己


如果我们能让理想破灭,并试着去了解“低走”背后隐藏着一个人真正的、更多的东西,那么爱情就有了重新开始的可能。

我曾亲眼目睹过一个女性朋友和她的丈夫经过三年的感情后走到一起。

婚后一年,她忽然打来电话,告诉我,她怀孕了,她的精神几乎要崩溃了。

我愕然:“怎么会?怀孕是值得恭喜的事啊!“……”

原来,她发现自己的丈夫,结婚前后,完全是两个人。

最让她无法接受的是,他表现出了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对别人热情如春。

回家后,他总是对她冷言冷语,有时候,他也会对她的父母指手画脚,找茬。

朋友忍受不了,恰好又怀孕了,她很担心老公这样不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长,甚至动了离婚的念头。 

她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但又有意愿挽留这段关系。 

基于此,我建议她重新跟老公对话,去看到「反差」背后的真实原因。 

回溯她老公的成长历史,父母从小对他要求严苛,经常容易让他感觉到被否定。 

对外人讨好,其实是他在讨好心中的父母,防止不被他们喜欢; 

而挑剔、贬低亲近的人,是因为在亲密关系中,更容易激发起他自己想被认同的深层渴望。 

习惯了讨好别人的人,在重要关系中,是更需要被真正看见的。 

但他的经验里,除了挑剔以外,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表达这一点,于是就会无意识地将自己与养育者的关系模式再次「复制」到亲密关系中。 

如果说「讨好」是A面,那「挑剔」则是B面。

A面是他的防御,或者说是保护自己的人格面具; 

而B则是他卸下防御后,在亲近的人面前更真实的存在。

无论是A还是B,其实都是他。 

因为人的潜意识总是倾向于让最亲近的人品尝自己过去的痛苦,

所以在他以后的亲密关系中,就会再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而这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悄悄地进行。 

理解了这些,朋友和丈夫深谈了一次。 

她表达自己理解他的“两面”,但希望他能够改变方式,不仅为了彼此的关系,还为了即将到来的孩子,两个成年人都需要为此去做出改变。



4

接受理想化破灭

亲密才真正开始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说:“凭什么要我去理解对方,而不是对方来理解我呢?” 

但真相是: 

先理解的一方并不吃亏,而是化被动为主动,让自己开始具有跳出“母婴”思维的能力。 

举个常见的例子,关系中大部分人都碰到过冷暴力。 

被冷暴力的一方,会有一种被无视的痛苦和愤怒,指责对方为什么不能沟通; 

最后可能就会变成:“你不理我,凭什么要我理你”。 

有这样的反应都很正常,但长期来说,却是互相消耗,两败俱伤。 

然而,去主动理解对方为何如此,究竟是针对你,还是过去关系模式的重现…… 

那么结果将有两种可能: 

一是在理解之后,你选择离开; 

二是在理解之后,改变和对方的互动模式—— 

比如:“你这样不说话,让我感到生气和难过,我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你曾经也体会过?”

这样沟通的好处在于—— 

不是一味像孩子一样,指责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是把情绪、想法以成人化的语言梳理出来,打破这个僵局。 

在亲密关系中,谁能够有意识跳出原有的模式,谁的收获就最大。 

愿意去理解别人,其实是对自己慈悲。



当然,道理明白了,还是不免会因关系中的“高开低走”而产生失望等负面情绪。 

这里帮助大家梳理几个要素,时常自我提醒: 

①每个人的成长多少都是有缺失的。 

没有人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带着些创伤和遗憾; 

在这一点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我们都要学习从自恋幻想向客观现实过渡。 

这个过程也许很慢,也许会反复。 

但只要在路上,就不必怕。 

②如果常常对另一半不满,觉察自己是否在关系中投射了自身太多情感缺失的部分。 

比如,有人说自己从小到大缺乏安全感,那我们就不能将全部的安全感来源都寄托在别人身上。 

成年人是有条件为自己的安全感去「创造」一些东西:能提供支持的好友、有自己喜欢且投入的爱好…… 

而这种对自己的觉察以及行动,其实就是让自己掌握主动权、而不是浑然不觉的继续待在「被动」中。 

③看见自己的缺失和需求,同样也理解对方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关于“冷暴力”案例一样,离开“你没有满足我的期待”、“你没有符合我的想象”的原点;

去理解和看见彼此的缺失,关系才有可能流动起来。



我认为心理学破译了相爱的密码,那就是—— 

你不是总能满足我,也没关系。 

我们允许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全部需求,也允许在调整的过程当中经历纠结和阵痛。 

如果把双方看作一个独立系统,这种碰撞和调试,就是在重新校正双方相处的参数。 

它一定是有意义的,而其带来认知以及人格成熟度上的重要提升,让人不总是被困在情绪里,而是去享受心灵上更大的自由。


内容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会员

  • 离异 高层管理 8千~1万 联系Ta

    漫步海边

    50岁 175cm
  • 未婚 学生 3~4千 联系Ta

    高富城

    23岁 177cm 北京海淀区
  • 未婚 技术人员 5~8千 联系Ta

    Xhz

    28岁 175cm 青岛胶南市
  • 未婚 工程师 8千~1万 联系Ta

    阿译

    24岁 177cm 青岛胶南市
  • 未婚 文员/秘书 5~8千 联系Ta

    连珠

    28岁 178cm 青岛胶南市
  • 未婚 其他 5~8千 联系Ta

    你的样子

    30岁 183cm 青岛胶南市
  • 离异 教师 5~8千 联系Ta

    吉星高照

    48岁 160cm 青岛胶南市
  • 未婚 其他 8千~1万 联系Ta

    M.

    26岁 180cm 青岛胶南市
  • 半岛情缘 - 专注于青岛征婚交友婚介服务 版权所有©2001~2021  
    鲁ICP备18018683号-8
  • 微信扫码,进入微信版
  • 手机扫码,进入手机版
  •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