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总是对外人温柔,对我暴脾气”,总结多位妻子的描述,发现原来他们是这样的!
文章分类:婚姻 发布时间:2024-11-27 阅读: 915
许多妻子来做咨询的时候,都常抱怨:
我希望我老公在家脾气能不要这么爆,明明,他在外面都很和善。
家,成了“和善”背后发泄怒火的“安全场所”。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亲人,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是曾经誓言过要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的人。
然而, 在怒火控制教育课程中,来的基本上都是中年人。
究竟是什么让中年人学会了“两面派”,而且总是将伤人的那一面面向家人?
是什么让他们面对家人尤其是妻子或丈夫,无法控制自己的怒火?
又是什么让他们发完火后明明后悔,但下一次又会重复同样的行为?

有人说,因为家人不会因为伤人的那一面离开你,而外人会;
有人说,因为家是最让人放松安心的地方,所以人能卸下铠甲,释放压力怒火;
也有人说,因为家人会用爱和包容去理解人。
所以,究竟,什么样的老公会总是“两面派”,把怒火炮口对准家人,而被炮轰的家人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01
把亲人的爱与包容当成理所当然
不仅仅在夫妻关系中,在许多人际关系中,我们都容易忽视我们所拥有的,而不断地去追寻我们还未拥有的,因为人总是不断地被欲望驱动着。
结婚证有的时候就像是一本入学通知书:一般没有大错,我都能进学校,不会被退学,直至老死毕业。

也因此,让人有了一种错觉:拿了证,我就有了保障,你就是我的了,而我已经拥有你了。
也因此,人们容易理所当然的忘记感恩,看不到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懂珍惜。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道路,只不过此生,我俩有缘,碰巧遇见。
若是可能,我俩相互扶持,共度此生;不然,家的瓦解只在一瞬。

02
自我保护,分裂防御,看似“虚伪”
人很神奇,而人脑也是。
人为了保护自己,有时会进行分裂:给人感觉,这个人有些虚伪,用不同的面孔对待不同的人。
健康与障碍的区别就在于:分裂的程度以及自我觉察的程度。
换言之,就是我知不知道我分裂,我知不知道我分裂了多少而没有分裂多少?
现代心理学提出“角色身份”这个概念,异曲同工。
只不过,一个更在意于个人人格组成,一个更在意于社会人格组成。

所以许多初学心理学的人总会觉得自己“病入膏肓”,因为很多心理现象人人都有,只不过是程度与自我觉察度的差别。
也因此,学心理不能只看“条条框框”,而是要看背后的度。
因此,如果你的丈夫或妻子似乎是个“虚伪”的分裂人,那么旁敲侧击地看看ta是否知道自己不分裂的程度,知道自己的不同。
如果是,你可以直接讲你的委屈;
如果不是,那么,你可能需要一些专业帮助了。

03
爱面子,欺软怕硬的“社会人”
圆滑的人能屈能伸,爱面子的人能舔能欺。
对于能力比ta强的,ta能隐忍,但这份隐忍带着情绪。
弗洛伊德防御机制中就有一种特指这类隐忍:
转移(displacement),将从不可发泄对象上得来的情绪转移到一个可发泄对象上,来达到自我内心的平衡,使自己不会崩溃。

而欺软怕硬就是其中之一。
知道自己对可发泄对象的情绪的来源,同时正确处理这个情绪才是幸福的正解。
但是,能有此觉悟的人不多,毕竟“欺”带来的快感也是一种让人上瘾的东西那。


人生就是不断剖析自己的过程,夫妻是亲密且更容易达到内心深处之人。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半世缘,有缘无份终将散,份至最后就是修。
修,不就是学习理解包容接纳嘛。
做夫妻,最重要的就是两个人都有心去学习理解包容接纳自己和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