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真的有好处吗?
文章分类:爱情 发布时间:2021-01-29 阅读: 878
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接收到的讯息,还是从自己身边获得的反馈,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对待恋爱好像都抱着一种消极的态度,认为它会给生活带来许多变数和灾难。
但实际上呢?有学者从科学的角度证实了另一种观点......

恋爱也是有好处的,它可以促进你的创造力
前两天的一个热搜是:#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谈恋爱了#。
在关于原因的投票中,32.7万人认为谈恋爱费时费钱费精力。12.9万人选择了工作压力带来的低欲望。

一句话概括,就是压力大啊!
但谈恋爱真的这么糟吗?
由陕西师范大学发表在《Springer Link's Current Psychology》上的一篇研究提供了新的恋爱思路,浪漫的关系可以促进个人创造力并使个人更好地适应生活。
研究者在实验中将参与者分为随机组和恋人组,并要求他们完成协作性创意任务,在过程中研究者使用一种被称为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的超扫描技术来记录他们大脑皮层的活动,并计算成对参与者之间大脑信号的相关性(IBS)。

早期研究已经发现:
IBS实质上代表两个人共同完成任务的努力程度,IBS的增强体现在合作的增强;
大脑额叶和右颞顶区域交界处越活跃,基于认知的社交互动和群体创造力越高。
实验结果表明,恋人组成员间的IBS高于随机组,且两人大脑额叶和右颞顶区域交界处更加活跃,这表明与随机配对相比,恋人在协作性创意任务中有更好的合作,也往往表现得更好。
主要研究者段海军说:「许多东亚国家最近出现了一种低欲望的生活方式,年轻人由于压力过大而对爱情失去兴趣。」
但在不少创意领域,恋人往往是伟大灵感的缪斯女神。
马克·夏加尔曾经这样描述他的情人:「我只要打开窗户,蓝色的空气、爱和鲜花就和她一起进来了。」
嘻嘻,你懂我意思了吗?

「谁都不信」的人,心脏可能不太好
你知道吗?「敌意」可能是有毒的,它会损害心理甚至生理健康。
一项发表在《心理生理学》上的研究指出,长期的「认知敌意」(即犬儒主义)比其他情感或行为给心血管系统带来更多的压力。
什么是犬儒主义(Cynicism):对他人的动机从根本上不信任的一种心理态度。奉行犬儒主义的人通常对其他人不抱有信仰与希望,同时否定人们将抱负、欲望、贪欲、刺激、功利等作为自己的生活动力(犬儒主义者认为这些都是徒劳)。

▲图片来源:Vecteezy.com
贝勒大学的心理学和神经学博士生Alexandra Tyra及其同事对169名研究参与者进行了Trier社会压力测试(TSST),要求他们完成Cook‐Medley敌意量表(测量敌意的行为、认知和情绪成分),并观察他们反复暴露于急性应激后的心血管反应。
结果表明:
一般的情绪性攻击反应(比如敌意),不会带来生理上的直接损害;
但更大的认知敌意(即愤世嫉俗)与心血管反应迟钝、缺乏对反复应激压力的调适心态有关。
Tyra强调「一般敌意」和「犬儒主义」的区别是,后者更具认知性,包括对他人动机、意图和可信度的消极信念、想法和态度。
认知敌对(犬儒主义)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引起的生理刺激性增强,随着时间流逝,长期来看可能会造成心血管系统承受更大压力。

长大后学语言更难了?这不是错觉
最近发表于《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成年人学新语言的难度确实更大。
我们的大脑看似对称,但各有各的主要功能,即所谓的大脑半球一侧优势(简称大脑优势)。
在大多数人中,左半球主管的是对语言的处理和语法表达。同时,在左半球受伤或学习新语言时,右半球也会起作用。因此,学习新语言能同时调动大脑的两个半球。
Gurunandan等研究者使用fMRI技术测量了成人语言学习者在以母语和新语言听、说、读时半球之间的神经活动,并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
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使用母语和新语言时,大脑中的神经反应非常相似;
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我们倾向于用相反的半球来理解母语和新语言,而语言的产生缺却依赖于左半球。
这表明,成年后学习新语言时,我们可能能够很好地理解它,但却很难灵活地使用它。
简单点说,成年人学外语,能听能读,但说不出口、写不出手。

过去50年来,大麻的强度猛增
大麻(cannabis)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管制药物,但在加拿大、乌拉圭和美国的几个州是合法的。
在一些西方文化中,「抽点大麻就像喝杯啤酒」这类放松的派对态度,导致欧洲吸食大麻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但最近发表在《成瘾》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过去的50年中,此大麻已非彼大麻,植物大麻的强度大幅增加。
巴斯大学成瘾和心理健康小组的研究团队从过去50年中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法国、丹麦、意大利和新州收集的街头样本中提取了80,000多种大麻样本,合成并分析了数据。
他们调查了不同类型大麻中的四氢大麻酚(大麻中的精神活性成分)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发现在草药大麻中,四氢大麻酚浓度从1970年到2017年增加了14%。原因可能是市场逐渐被西塞米拉等更强的大麻品种所替代。

▲图片来源:Redhatt
巴斯大学成瘾和心理健康小组主任Tom Freeman博士说:
「随着大麻强度的提高,出现大麻使用问题治疗的人数也增加了。现在,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吸毒,他们出现问题不是因为海洛因、可卡因,而是因为大麻。」
研究人员认为,考虑到这一点,公众政策上需要有更安全的消费限制,什么是「娱乐标准单位」也该重新考虑。

空气污染,可能更影响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
最近,一项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的研究指出,对于80岁及以上的老年女性来说,生活在空气污染暴露高的地方,可能增加抑郁症风险。
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583名80岁及以上的无痴呆症状的妇女进行了评估,并结合了对单个空气污染物的调查。
他们发现:
长期暴露于二氧化氮(或细颗粒物)中与抑郁症状的增加有关,虽然增加规模不大;
另外,长期接触空气污染,与10年后记忆力衰退也有一定关联。
主要作者Andrew Petkus说:「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晚年暴露于环境空气污染物会加速大脑衰老、增加痴呆风险,但空气污染与抑郁症状、记忆力下降的关系,确实没有在80岁以下的老年人中发现。这说明,空气污染对于高龄老人来说,可能会有额外的神经毒性反应。」

你喜欢的不是这首歌,是你的感觉
最近,新南威尔士大学发表于《Psychology of Music》的一项乐心理学进展表明,我们对音乐的情感反应受到刻板印象和以往经验的影响。
也就是说,你对音乐的情感反应,可能取决于音乐流派标签(比如情歌小王子啦,摇滚啦,独立民谣啦),而不一定是音乐本身的内容。
比如:
爵士、古典乐:渴望、惊奇、灵性;
Pop和Rock:侵略、恐惧、愤怒、反抗;
日语歌:平静、安宁的情绪。

▲图片来源:包图网
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聆听8种不同流派(包括重金属、Koto、Hip Hop、Pop、桑巴等),并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以及与音乐相关文化的联系。
结果「有些参与者在还没有听到音乐的情况下,出于对某种特定音乐流派的固有印象,就决定了自己的情绪反应」,研究负责人Susino博士说。
比如在还没播任何音乐的情况下,由一首重金属音乐的歌词所产生的情感反应,与将同一首歌词描述为日本gagagaku时完全不同。
以及:
研究中使用的日本音乐与更温和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即使传达的信息并不温柔;
嘻哈或重金属音乐与愤怒、恐惧和厌恶有关;
当被贴上「流行音乐」的标签时,参与者已经认为它们具有负面价值。
这意味着,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可能并不都与音乐本身有关,而是与我们认为它应该传达的东西有关。
撰文 | 阿寺、Rosie
编辑 | 江湖边 【半岛情缘】